鞍政办发〔2013〕32号
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委
关于2013年促进粮食生产发展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农委《关于2013年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5月14
        

 

关于2013年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粮食生产,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现就2013年促进全市粮食生产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按照“稳定面积、优化品种、主攻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原则,以稳定粮食面积为基础,以提高单产和品质为主攻方向,以加快品种更新和配套技术集成推广为支撑,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保障,以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粮食生产示范区建设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程等重点项目为载体,不断扩大机械化作业面积,积极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全面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2013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2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必保26亿斤,力争达到28亿斤。其中水稻面积恢复到56万亩,玉米面积稳定在256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统防统治率达到80%以上,其中植保专业队统防统治率达到25%以上。土壤检测率达到100%。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4%

二、主要任务

(一)稳定粮食面积,优化作物结构。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20万亩,通过稳定面积保证产量。突出抓好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玉米面积稳定在256万亩,总产量22亿斤。采取恢复老水田、开发新水田等措施,把水稻面积恢复到56万亩以上,比去年增加1万亩,总产量达到6亿斤,扭转水稻生产下滑的局面。水稻和玉米面积312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97%。同时,适当扩大大豆、杂粮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发展特色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处理好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关系,通过改革耕作制度,发展间套复种,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粮经结合,一地双收。

(二)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设,提升生产能力。在岫岩县及海城东部山区部分乡镇和台安西北部风沙区实施8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重点开展田间排灌设施、土地平整、酸性土壤改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开展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地力培肥工作,通过改善粮田生产条件,培肥地力,提高粮食单产200斤以上,力争全市中低产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6亿斤,推进中低产田向高产稳产田转化。

(三)加强粮食主产区和示范区建设,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整合国家、省、市资金和项目,重点扶持海城和台安两个粮食主产县(市)和24个产量4000万斤以上的重点乡镇发展粮食产业。重点落实国家高产创建工程项目,在海城、台安、岫岩、千山区新建25个水稻、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扩大整乡镇推进,示范区玉米单产达到800公斤以上,水稻单产达到700公斤以上,最大程度发挥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

(四)加强重大技术集成推广,依靠科技实现增产增效。围绕高产创建等项目建设,认真做好粮食省级重大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推广工作,实现科技增产增效。一是扩大优良品种覆盖率。加快品种更新换代,重点推广水稻超级稻品种30万亩,促进水稻由常规品种向超级稻品种转变;推广玉米密植品种120万亩,促进玉米品种由稀植、高杆、大穗型向密植、矮杆、中穗型转变。二是推广水稻大棚工厂化育秧技术。落实补贴政策,投资900万元,新建1200栋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其中省财政补贴600万元,市财政配套补贴240万元,县(市)财政配套补贴60万元。三是推进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建立县、镇、村“三级一体”专业化机防队,统防统治率达到25%以上。重点对玉米螟、水稻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病虫害防治及促早熟实行统一作业,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粮食损失。四是推广节本增效技术。以高产创建项目为载体,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整村、整镇推进,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探索“统测、统配、统供”服务模式,建立乡村配肥站,提高服务能力。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范围,提升土壤肥力。大力推广以水稻为重点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田间节水灌溉工程,改革灌溉方式。示范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水稻栽培技术上实现突破。

(五)扩大机械化作业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用,增加农机保有量。结合跨区作业,扩大以机播、机插为重点的粮食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全市新增水稻机械插秧面积18万亩,机械插秧总面积达到5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2%以上,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播面积从去年210万亩增加到240万亩,平原地区耕地全部实现机械化播种,玉米机收面积60万亩,占玉米面积的23%以上。全市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

(六)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粮食抗灾能力。抓好以旱涝保收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排水站、大型泵站及中型灌区更新改造步伐。重点建设田间末级灌排沟渠、机井、泵站等配套设施,发展小型集雨设施、应急水源、喷滴灌设备等,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组织好农田干、支、斗、农四级水网清淤工程,切实提高粮食生产抗旱防涝能力。加大中小河道及病险水库整治力度,确保标准内降水河道不决堤水库不垮坝,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是落实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土地承包政策,做到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积极培育粮食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粮食规模经营,集约化生产。二是落实“四补贴”政策。做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项补贴”资金发放,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三是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稳步扩大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农作物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完善理赔等相关政策。四是落实农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解决农田基本建设、抗洪排涝等农村公益事业出资出劳问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深刻领会抓好粮食生产的重大意义,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确保实现今年粮食生产目标。要制定工作计划,设立目标责任制,细化各项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市政府把粮食生产纳入对各县(市)区及农业主管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加大对各地粮食生产工作的考核和督察。

(二)全力抓好春耕生产。入春以来,我市农业春耕备耕生产面临的气候条件十分异常。一是低温寡照持续时间长。二是土壤底墒高,湿度大。三是气温回暖慢,农时比常年拖后10天左右。面对今年特殊气候条件,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抢时抓早,积极推进春耕备耕工作。当前春耕生产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如何战胜春湿,抓紧大田整地和播种。要指导农民科学确定作物播期,防止出现烂种毁种现象,确保今年粮食丰产丰收。

(三)加强服务和指导工作。继续开展“千人下乡促春耕”活动和“百名专家下乡行动计划”,重点做好生产调研、政策宣传、政策落实、项目落实、技术服务等工作,帮助基层和农民解决备耕春耕中存在的难题。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通过“科普之冬”、“科普之春”、“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高产创建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重点培训种植大户、示范户、农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提高农业技术普及率,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四)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以“供优打假保春耕”为中心,深入开展种子、农药、肥料、农机件、农膜等农资市场整顿,突出抓好种子市场秩序的整顿。紧紧围绕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季节、重点品种,不断加大对各类农资市场、农资集散地和经营单位的检查监督,彻底封堵假冒伪劣农资的流通渠道。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管,防止出现搭车涨价、哄抬物价等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五)抓好规模经营服务。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培育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各地要积极为大户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努力解决好大户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鼓励规模经营大户参与粮食高产创建、土壤深松、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项目建设,创新项目经营模式。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创建无公害、绿色、特色粮食生产基地,实行订单生产,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实现粮食全程标准化生产,培育特色粮食品牌。

 

鞍政办发〔2013〕32号
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委关于2013年促进粮食生产发展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农委《关于2013年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5月14
        

 

关于2013年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粮食生产,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现就2013年促进全市粮食生产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按照“稳定面积、优化品种、主攻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原则,以稳定粮食面积为基础,以提高单产和品质为主攻方向,以加快品种更新和配套技术集成推广为支撑,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保障,以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粮食生产示范区建设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程等重点项目为载体,不断扩大机械化作业面积,积极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全面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2013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2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必保26亿斤,力争达到28亿斤。其中水稻面积恢复到56万亩,玉米面积稳定在256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统防统治率达到80%以上,其中植保专业队统防统治率达到25%以上。土壤检测率达到100%。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4%

二、主要任务

(一)稳定粮食面积,优化作物结构。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20万亩,通过稳定面积保证产量。突出抓好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玉米面积稳定在256万亩,总产量22亿斤。采取恢复老水田、开发新水田等措施,把水稻面积恢复到56万亩以上,比去年增加1万亩,总产量达到6亿斤,扭转水稻生产下滑的局面。水稻和玉米面积312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97%。同时,适当扩大大豆、杂粮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发展特色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处理好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关系,通过改革耕作制度,发展间套复种,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粮经结合,一地双收。

(二)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设,提升生产能力。在岫岩县及海城东部山区部分乡镇和台安西北部风沙区实施8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重点开展田间排灌设施、土地平整、酸性土壤改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开展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地力培肥工作,通过改善粮田生产条件,培肥地力,提高粮食单产200斤以上,力争全市中低产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6亿斤,推进中低产田向高产稳产田转化。

(三)加强粮食主产区和示范区建设,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整合国家、省、市资金和项目,重点扶持海城和台安两个粮食主产县(市)和24个产量4000万斤以上的重点乡镇发展粮食产业。重点落实国家高产创建工程项目,在海城、台安、岫岩、千山区新建25个水稻、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扩大整乡镇推进,示范区玉米单产达到800公斤以上,水稻单产达到700公斤以上,最大程度发挥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

(四)加强重大技术集成推广,依靠科技实现增产增效。围绕高产创建等项目建设,认真做好粮食省级重大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推广工作,实现科技增产增效。一是扩大优良品种覆盖率。加快品种更新换代,重点推广水稻超级稻品种30万亩,促进水稻由常规品种向超级稻品种转变;推广玉米密植品种120万亩,促进玉米品种由稀植、高杆、大穗型向密植、矮杆、中穗型转变。二是推广水稻大棚工厂化育秧技术。落实补贴政策,投资900万元,新建1200栋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其中省财政补贴600万元,市财政配套补贴240万元,县(市)财政配套补贴60万元。三是推进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建立县、镇、村“三级一体”专业化机防队,统防统治率达到25%以上。重点对玉米螟、水稻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病虫害防治及促早熟实行统一作业,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粮食损失。四是推广节本增效技术。以高产创建项目为载体,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整村、整镇推进,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探索“统测、统配、统供”服务模式,建立乡村配肥站,提高服务能力。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范围,提升土壤肥力。大力推广以水稻为重点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田间节水灌溉工程,改革灌溉方式。示范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水稻栽培技术上实现突破。

(五)扩大机械化作业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用,增加农机保有量。结合跨区作业,扩大以机播、机插为重点的粮食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全市新增水稻机械插秧面积18万亩,机械插秧总面积达到5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2%以上,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播面积从去年210万亩增加到240万亩,平原地区耕地全部实现机械化播种,玉米机收面积60万亩,占玉米面积的23%以上。全市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

(六)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粮食抗灾能力。抓好以旱涝保收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排水站、大型泵站及中型灌区更新改造步伐。重点建设田间末级灌排沟渠、机井、泵站等配套设施,发展小型集雨设施、应急水源、喷滴灌设备等,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组织好农田干、支、斗、农四级水网清淤工程,切实提高粮食生产抗旱防涝能力。加大中小河道及病险水库整治力度,确保标准内降水河道不决堤水库不垮坝,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是落实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土地承包政策,做到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积极培育粮食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粮食规模经营,集约化生产。二是落实“四补贴”政策。做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项补贴”资金发放,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三是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稳步扩大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农作物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完善理赔等相关政策。四是落实农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解决农田基本建设、抗洪排涝等农村公益事业出资出劳问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深刻领会抓好粮食生产的重大意义,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确保实现今年粮食生产目标。要制定工作计划,设立目标责任制,细化各项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市政府把粮食生产纳入对各县(市)区及农业主管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加大对各地粮食生产工作的考核和督察。

(二)全力抓好春耕生产。入春以来,我市农业春耕备耕生产面临的气候条件十分异常。一是低温寡照持续时间长。二是土壤底墒高,湿度大。三是气温回暖慢,农时比常年拖后10天左右。面对今年特殊气候条件,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抢时抓早,积极推进春耕备耕工作。当前春耕生产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如何战胜春湿,抓紧大田整地和播种。要指导农民科学确定作物播期,防止出现烂种毁种现象,确保今年粮食丰产丰收。

(三)加强服务和指导工作。继续开展“千人下乡促春耕”活动和“百名专家下乡行动计划”,重点做好生产调研、政策宣传、政策落实、项目落实、技术服务等工作,帮助基层和农民解决备耕春耕中存在的难题。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通过“科普之冬”、“科普之春”、“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高产创建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重点培训种植大户、示范户、农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提高农业技术普及率,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四)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以“供优打假保春耕”为中心,深入开展种子、农药、肥料、农机件、农膜等农资市场整顿,突出抓好种子市场秩序的整顿。紧紧围绕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季节、重点品种,不断加大对各类农资市场、农资集散地和经营单位的检查监督,彻底封堵假冒伪劣农资的流通渠道。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管,防止出现搭车涨价、哄抬物价等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五)抓好规模经营服务。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培育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各地要积极为大户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努力解决好大户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鼓励规模经营大户参与粮食高产创建、土壤深松、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项目建设,创新项目经营模式。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创建无公害、绿色、特色粮食生产基地,实行订单生产,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实现粮食全程标准化生产,培育特色粮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