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国民经济运行综述
信息来源:鞍山市统计局发布时间:2020-02-19浏览次数:

 

2019年,面对国内风险严峻的复杂局面,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与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开展“重强抓”专项行动,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实现健康平稳发展。

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高于上年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五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45.8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894.7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0:42.7:51.3。人均GDP为49122元。

一、供需稳定,稳中有进

1.农业种植喜获丰收,养殖业克服疫情逐渐回升。2019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141.8万吨,比上年增产9.6万吨,同比增长7.3%,连续五年实现丰产。蔬菜产量194.4万吨,同比增长1.6%;水果产量57.1万吨,同比增长9.1%。全年生猪饲养量同比下降21.5%,但降幅比上半年有所缩小;牛和家禽饲养量大幅增产,同比分别增长17.9%和18.7%,极大缓解了生猪供应压力。肉、蛋、奶产量均有增长,同比分别增长9.6%、8.0%和0.9%。

2.工业生产企稳,增加值增速列全省第五。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其中,市地方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91.7%,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市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994.8亿元,同比增长4.0%;产品销售率高达99.3%,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jpg

3.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城镇消费好于乡村。201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较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其中,零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4.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6%,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7个百分点;批发业零售额同比下降0.4%;住宿业零售额同比增长9.0%,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6%,同比分别提升17.1个和4.3个百分点。从城乡二元市场看,城镇消费好于乡村。全市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7%;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1%,城镇增速高于乡村1.6个百分点。

4.规上非营利性服务业对全市GDP支撑作用提升。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251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七位。其中,支撑全市GDP增长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28.5%,位居全省第二位,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2.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5个百分点,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20.3%。

5.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性增长,创近五年最好水平。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8.5%,较上年提高18.3个百分点。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7.5%,房地产投资额同比下降4.5%。在各行业投资中,工业投资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拉动最大。2019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62.5亿元,同比增长27.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个百分点。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jpg

2019年,鞍钢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影响较大。剔除鞍钢,市地方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4.3%,较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4个百分点。剔除鞍钢的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6%,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6.2个百分点。

二、支撑要素稳中向好

1.财政收入保持稳定,税收占比维持高位。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53.3亿元,同比增长1.2%,排全省第十一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5.0亿元,同比下降1.4%,排全省第七位,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1.5%,高居全省首位。全年共新增减税降费达到34亿元,剔除减税降费等政策性因素,按可比口径计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5.3亿元,同比增长24.5%,排全省第二位。

2.金融资本运行稳定,招引资金不断增长。一是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速快于贷款余额增速。2019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006.1亿元,同比增长10.8%,较年初增加388亿元,同比多增241.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612.4亿元,同比增长1.1%,较年初增加25.2亿元。二是外商直接投资和引进内资到位资金实现“双增长”。2019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5572.8万美元,同比增长40.8%,较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引进内资到位资金实现211.4亿元,同比增长17.1%,较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

3.发展飞地经济,空间要素得到有效拓展。2019年,全市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推动了产业集聚发展。设立市级飞地经济园区10个,其中5个入选省级飞地经济园区,获省级支持资金1000万元。与大石桥市、西藏巴青县签署飞地经济合作协议。全年落实飞地经济项目96个,总投资398亿元。积极盘活存量闲置资产,全年共清理盘活闲置土地302.3公顷、闲置厂房91.4万平方米、闲置楼宇22.4万平方米,重启烂尾楼建设53.4万平方米。特别是鞍山北方国际健康城项目开工建设,有效盘活停滞近十年的城市之门项目。

四、城市活力有效拉动

1.四产融合一体化发展成果初显。一是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16.4%。2019年,全市新增旅游、文化景点6处,旅游接待5908万人次,同比增长15.1%。二是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演出295场次,同比增长59.5%;文化艺术演出观众15.5万人次,同比增长63.2%。三是举办各类体育赛事26场次,同比增长1.4倍;其中,国家及以上赛事7场次,同比增长2.5倍。各类体育赛事观众6.1万人次,同比增长1.1倍。四是四产融合对发展贡献增强。四产单位共盘活“三闲一烂”面积18.6万平方米,占全部盘活“三闲一烂”总面积的4.3%;机场民用旅客吞吐量18.3万人,同比增长8.3%。

2.新增市场主体日益活跃,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截至12月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突破24万余户,全年新增“个转企”829户。2019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5万户,同比增长4.0%;其中,新登记企业8708户,同比增长11.8%,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6813户,同比增长3.0%。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从2019年7月1日开始,在全市范围内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

3.民营企业发展良好,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一是民营工业企业多。全市共有民营工业企业633户,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95.9%;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4.9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全市规上工业的56.3%。二是民营投资额大。2019年,全市民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总量占全市投资总额的71.1%,亿元以上项目占比78.5%,高于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投资额占投资总额比重2.9个百分点,表明全市民营投资更为集中于大项目。三是民营企业发展良好。全年全市新增“小升规”企业137户、“规升巨”企业8户。后英、紫竹上榜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9户企业荣膺辽宁民营企业百强。

4.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居民消费价格相对稳定。2019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756元,同比增长6.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759元,同比增长10.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农村人均收入比为2.1:1,较上年下降0.1个点。居民消费价格实现小幅增长。201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为102.0,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7%,非食品价格上涨0.5%,对居民生活总体影响不大。

五、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结构调整压力未减。一是工业经济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2019年,全市以钢铁、菱镁、化工等为主的传统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80.6%,同比增长8.8%,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个百分点。其中,钢铁及深加工产业增加值占比高达55%,鞍山工业经济未能摆脱对“钢铁”的依赖。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增长12.2%,但其体量较小,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仅为1.2%,仅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1个百分点。二是投资结构仍以高耗行业为主。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投向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资金同比增长39.4%,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个百分点,对全市固投增长贡献率高达90.1%。而投向高技术行业的资金占全市比重仅为1.2%,同比下降15.1%。

2.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一是价格优势不在。2019年全市工业经济的增长仍依靠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拉动,钢材、菱镁价格已经呈现下跌态势,特别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与购进价格之间存在的差距,将工业企业利润空间挤占,2019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98.9,与购进价格指数99.5之间相差0.6个点。二是企业经营困难加剧。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5.7%。全市660户规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77户,同比增长20.4%,亏损面达26.8%;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48.8%。三是工业用电量低速运行。2019年,全市工业用电量254.3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2.9%,低于上年6.8个百分点。直接反映工业生产活跃度的先行指标工业用电量的低速运行,表明全市工业生产总体进入盘整转型期,工业经济后劲有待寻求新的突破。

3.投资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还不够强。一是全市新建大项目仍不离传统工业。2019年,全市十亿元以上项目39个中,新开工的建设项目只有供热公司、新欧置业、海镁总厂、城市之门和海诺机械建设的5个项目,只有城市之门项目是新兴产业项目,其余都属传统工业。而全年实际完成投资额超2亿元的17个建设项目中,新入库的只有5个,且都集中于传统工业。二是项目投入强度不高。在工业、商业和社会事业的建设项目中,虽然亿元以上项目个数分别同比增加21个、4个、4个,但是单个项目平均投入强度分别为3787.3万元、2233.2万元和2750.9万元,同比下降402.8万元、1154.8万元和358.5万元。三是竣工项目达产率、够规率不高。全市建设项目竣工32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竣工35个,但全年新建竣工投产够规模的仅有工业企业2户、贸易企业2户。竣工项目要么没产出,要么规模小,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4.高新技术产业体量小、影响弱。一是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总量小、占比低。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5.8亿元,同比增长25.5%,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6.4%。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384.0亿元,同比下降17.0%,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9.3%。产值下降与增加值增长剪刀差存在高新技术产品价格下滑因素。二是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较快,但够规模大企业较少。2019年,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317户,较上年增加70户;达到统计“四上企业”标准高新技术企业的只有170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53户、限上贸易企业2户、规上服务业企业8户,有资质建筑业企业7户。

5.房地产开发及销售仍处于低迷状态。一是房地产开发继续呈下行态势。2019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9.5亿元,同比下降4.5%,降幅较上年收窄8.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开发投资98.0亿元,同比增长2.0%。二是商品房去库存略有成效。2019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242.7万平,同比下降15.9%;商品房待售面积301.4万平,同比下降7.3%;城区住宅去化周期为28.6个月。三是商品房均价略有上涨。2019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额实现124.5亿元,同比下降12.2%;商品房销售均价较去年上涨218元/平米,达到5129元/平米。

 

六、对策建议

1.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项目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招大招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形成抓项目、推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的良好氛围,注重高质量发展项目引进。二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程,确保各类投资项目迅速开工、早日投产,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形成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发展格局,不断促使存量增产、增量发力。三要聚焦重点项目,着力突破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作用强的项目,通过重点项目拉动,为全市加快发展增添后劲。

2.推动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切实把工业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做强现有优势产业,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补链拓链项目,尽快形成新的支柱性产业链;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以创新为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集中资源、重点培育、以自主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于南沙河改造等生态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冰雪经济、新型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

3.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附加值。充分发挥“三院经济”优势,针对院士经济、院校经济、研究院经济,制定有的放矢的政策措施和鼓励办法,加快产学研创新链融合,提升研发和配套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中心、重点产业技术研发基地等创新载体,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工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的投入,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4.培育消费新热点,全力推动消费升级。加快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培育和发展电商平台与电商企业。努力满足消费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旅游、文化、医疗等服务质量,挖掘新的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政策,不断增强消费能力,积极释放消费潜力。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业带动性强的特点,大力实施“旅游+”战略,积极推进“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升级旅游产品供给。依托四产融合一体化发展夜经济,鼓励商圈、特色街区、文化休闲广场内的商场、超市、餐馆等商贸企业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延长相关商圈、街区公共交通线路夜间营运时间,为繁荣夜经济提供交通保障,打好夜经济消费这张牌。

 

2019年全市国民经济运行综述
信息来源:鞍山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0-02-19

 

2019年,面对国内风险严峻的复杂局面,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与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开展“重强抓”专项行动,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实现健康平稳发展。

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高于上年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五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45.8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894.7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0:42.7:51.3。人均GDP为49122元。

一、供需稳定,稳中有进

1.农业种植喜获丰收,养殖业克服疫情逐渐回升。2019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141.8万吨,比上年增产9.6万吨,同比增长7.3%,连续五年实现丰产。蔬菜产量194.4万吨,同比增长1.6%;水果产量57.1万吨,同比增长9.1%。全年生猪饲养量同比下降21.5%,但降幅比上半年有所缩小;牛和家禽饲养量大幅增产,同比分别增长17.9%和18.7%,极大缓解了生猪供应压力。肉、蛋、奶产量均有增长,同比分别增长9.6%、8.0%和0.9%。

2.工业生产企稳,增加值增速列全省第五。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其中,市地方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91.7%,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市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994.8亿元,同比增长4.0%;产品销售率高达99.3%,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jpg

3.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城镇消费好于乡村。201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较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其中,零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4.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6%,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7个百分点;批发业零售额同比下降0.4%;住宿业零售额同比增长9.0%,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6%,同比分别提升17.1个和4.3个百分点。从城乡二元市场看,城镇消费好于乡村。全市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7%;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1%,城镇增速高于乡村1.6个百分点。

4.规上非营利性服务业对全市GDP支撑作用提升。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251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七位。其中,支撑全市GDP增长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28.5%,位居全省第二位,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2.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5个百分点,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20.3%。

5.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性增长,创近五年最好水平。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8.5%,较上年提高18.3个百分点。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7.5%,房地产投资额同比下降4.5%。在各行业投资中,工业投资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拉动最大。2019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62.5亿元,同比增长27.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个百分点。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jpg

2019年,鞍钢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影响较大。剔除鞍钢,市地方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4.3%,较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4个百分点。剔除鞍钢的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6%,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6.2个百分点。

二、支撑要素稳中向好

1.财政收入保持稳定,税收占比维持高位。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53.3亿元,同比增长1.2%,排全省第十一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5.0亿元,同比下降1.4%,排全省第七位,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1.5%,高居全省首位。全年共新增减税降费达到34亿元,剔除减税降费等政策性因素,按可比口径计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5.3亿元,同比增长24.5%,排全省第二位。

2.金融资本运行稳定,招引资金不断增长。一是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速快于贷款余额增速。2019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006.1亿元,同比增长10.8%,较年初增加388亿元,同比多增241.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612.4亿元,同比增长1.1%,较年初增加25.2亿元。二是外商直接投资和引进内资到位资金实现“双增长”。2019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5572.8万美元,同比增长40.8%,较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引进内资到位资金实现211.4亿元,同比增长17.1%,较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

3.发展飞地经济,空间要素得到有效拓展。2019年,全市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推动了产业集聚发展。设立市级飞地经济园区10个,其中5个入选省级飞地经济园区,获省级支持资金1000万元。与大石桥市、西藏巴青县签署飞地经济合作协议。全年落实飞地经济项目96个,总投资398亿元。积极盘活存量闲置资产,全年共清理盘活闲置土地302.3公顷、闲置厂房91.4万平方米、闲置楼宇22.4万平方米,重启烂尾楼建设53.4万平方米。特别是鞍山北方国际健康城项目开工建设,有效盘活停滞近十年的城市之门项目。

四、城市活力有效拉动

1.四产融合一体化发展成果初显。一是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16.4%。2019年,全市新增旅游、文化景点6处,旅游接待5908万人次,同比增长15.1%。二是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演出295场次,同比增长59.5%;文化艺术演出观众15.5万人次,同比增长63.2%。三是举办各类体育赛事26场次,同比增长1.4倍;其中,国家及以上赛事7场次,同比增长2.5倍。各类体育赛事观众6.1万人次,同比增长1.1倍。四是四产融合对发展贡献增强。四产单位共盘活“三闲一烂”面积18.6万平方米,占全部盘活“三闲一烂”总面积的4.3%;机场民用旅客吞吐量18.3万人,同比增长8.3%。

2.新增市场主体日益活跃,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截至12月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突破24万余户,全年新增“个转企”829户。2019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5万户,同比增长4.0%;其中,新登记企业8708户,同比增长11.8%,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6813户,同比增长3.0%。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从2019年7月1日开始,在全市范围内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

3.民营企业发展良好,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一是民营工业企业多。全市共有民营工业企业633户,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95.9%;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4.9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全市规上工业的56.3%。二是民营投资额大。2019年,全市民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总量占全市投资总额的71.1%,亿元以上项目占比78.5%,高于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投资额占投资总额比重2.9个百分点,表明全市民营投资更为集中于大项目。三是民营企业发展良好。全年全市新增“小升规”企业137户、“规升巨”企业8户。后英、紫竹上榜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9户企业荣膺辽宁民营企业百强。

4.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居民消费价格相对稳定。2019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756元,同比增长6.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759元,同比增长10.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农村人均收入比为2.1:1,较上年下降0.1个点。居民消费价格实现小幅增长。201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为102.0,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7%,非食品价格上涨0.5%,对居民生活总体影响不大。

五、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结构调整压力未减。一是工业经济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2019年,全市以钢铁、菱镁、化工等为主的传统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80.6%,同比增长8.8%,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个百分点。其中,钢铁及深加工产业增加值占比高达55%,鞍山工业经济未能摆脱对“钢铁”的依赖。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增长12.2%,但其体量较小,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仅为1.2%,仅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1个百分点。二是投资结构仍以高耗行业为主。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投向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资金同比增长39.4%,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个百分点,对全市固投增长贡献率高达90.1%。而投向高技术行业的资金占全市比重仅为1.2%,同比下降15.1%。

2.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一是价格优势不在。2019年全市工业经济的增长仍依靠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拉动,钢材、菱镁价格已经呈现下跌态势,特别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与购进价格之间存在的差距,将工业企业利润空间挤占,2019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98.9,与购进价格指数99.5之间相差0.6个点。二是企业经营困难加剧。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5.7%。全市660户规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77户,同比增长20.4%,亏损面达26.8%;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48.8%。三是工业用电量低速运行。2019年,全市工业用电量254.3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2.9%,低于上年6.8个百分点。直接反映工业生产活跃度的先行指标工业用电量的低速运行,表明全市工业生产总体进入盘整转型期,工业经济后劲有待寻求新的突破。

3.投资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还不够强。一是全市新建大项目仍不离传统工业。2019年,全市十亿元以上项目39个中,新开工的建设项目只有供热公司、新欧置业、海镁总厂、城市之门和海诺机械建设的5个项目,只有城市之门项目是新兴产业项目,其余都属传统工业。而全年实际完成投资额超2亿元的17个建设项目中,新入库的只有5个,且都集中于传统工业。二是项目投入强度不高。在工业、商业和社会事业的建设项目中,虽然亿元以上项目个数分别同比增加21个、4个、4个,但是单个项目平均投入强度分别为3787.3万元、2233.2万元和2750.9万元,同比下降402.8万元、1154.8万元和358.5万元。三是竣工项目达产率、够规率不高。全市建设项目竣工32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竣工35个,但全年新建竣工投产够规模的仅有工业企业2户、贸易企业2户。竣工项目要么没产出,要么规模小,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4.高新技术产业体量小、影响弱。一是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总量小、占比低。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5.8亿元,同比增长25.5%,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6.4%。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384.0亿元,同比下降17.0%,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9.3%。产值下降与增加值增长剪刀差存在高新技术产品价格下滑因素。二是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较快,但够规模大企业较少。2019年,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317户,较上年增加70户;达到统计“四上企业”标准高新技术企业的只有170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53户、限上贸易企业2户、规上服务业企业8户,有资质建筑业企业7户。

5.房地产开发及销售仍处于低迷状态。一是房地产开发继续呈下行态势。2019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9.5亿元,同比下降4.5%,降幅较上年收窄8.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开发投资98.0亿元,同比增长2.0%。二是商品房去库存略有成效。2019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242.7万平,同比下降15.9%;商品房待售面积301.4万平,同比下降7.3%;城区住宅去化周期为28.6个月。三是商品房均价略有上涨。2019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额实现124.5亿元,同比下降12.2%;商品房销售均价较去年上涨218元/平米,达到5129元/平米。

 

六、对策建议

1.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项目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招大招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形成抓项目、推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的良好氛围,注重高质量发展项目引进。二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程,确保各类投资项目迅速开工、早日投产,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形成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发展格局,不断促使存量增产、增量发力。三要聚焦重点项目,着力突破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作用强的项目,通过重点项目拉动,为全市加快发展增添后劲。

2.推动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切实把工业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做强现有优势产业,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补链拓链项目,尽快形成新的支柱性产业链;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以创新为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集中资源、重点培育、以自主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于南沙河改造等生态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冰雪经济、新型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

3.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附加值。充分发挥“三院经济”优势,针对院士经济、院校经济、研究院经济,制定有的放矢的政策措施和鼓励办法,加快产学研创新链融合,提升研发和配套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中心、重点产业技术研发基地等创新载体,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工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的投入,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4.培育消费新热点,全力推动消费升级。加快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培育和发展电商平台与电商企业。努力满足消费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旅游、文化、医疗等服务质量,挖掘新的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政策,不断增强消费能力,积极释放消费潜力。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业带动性强的特点,大力实施“旅游+”战略,积极推进“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升级旅游产品供给。依托四产融合一体化发展夜经济,鼓励商圈、特色街区、文化休闲广场内的商场、超市、餐馆等商贸企业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延长相关商圈、街区公共交通线路夜间营运时间,为繁荣夜经济提供交通保障,打好夜经济消费这张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