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9年鞍山市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信息来源:鞍山市统计局发布时间:2020-03-26浏览次数: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年,鞍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在深入推进“四产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全力推进城市活力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扎实推进民生保障,全市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1.全市就业水平稳步提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措并举扩大就业。2019年全市就业水平稳步提升,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8%。同时,积极推进失业保险落实,形成良性就业机制。鼓励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全年为724人次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102.9万元。2019年末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53.1万人。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56元,比上年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59元,比上年增长10.1%;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较上年缩小0.1个点。201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3363元,同比增长3.1%,增速慢于收入2.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433元,同比增长5.1%,增速慢于收入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3.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2019年末,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5%,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105.9万人,同比增长1.9%。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实现基本医保市级统筹,异地就医即时结算。2019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6.2万人,比上年增长13.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3万人,比上年下降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151.3万人,按农业人口总数计算,参合率达97.1%。

4.民生保障托底作用不断加强。全面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孤儿养育补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6.4%和14.3%,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别提高7.0%和17.3%,集中、分散供养孤儿养育补助标准分别提高46.5%和16.7%。2019年末全市城乡低保对象总数为58004人。其中,城镇27983人,农村30021人。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67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410元/月。全市有社会福利机构有207个,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数20482张。

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1.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85.8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全市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17户,比上年增加70户。全年受理专利申请4046件,比上年增长11.2%;签订技术合同208项,比上年增长22.4%。同时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44名院士、300余名专家参加“院士鞍山行”活动,引进高层次及国外高精尖人才119人,新增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研发机构12个、校企共建研究院4个,转化科技成果90项。

2.全市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色教育均衡发展的格局。2019年末,全市2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31244人;研究生培养单位在校研究生2141人;中等职业学校23所,在校生12709人;普通高中34所,在校生44560人;初中126所,在校生80783人;普通小学295所、小学教学点80个,在校生156327人;幼儿园988所,在园幼儿74361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405人。

3.全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19年末,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8,图书总藏量318.2万册;博物馆6个,艺术馆和文化馆9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荣获国家级和省级金银奖作品8部(个)。全市共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演出295场次,同比增长59.5%;文化艺术演出观众人数15.5万人次,同比增长63.2%;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共计232场,开展文化惠民走基层80场,戏曲进乡村进校园演出30场。全年新增省级非遗项目3个,全市共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0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1个。

4.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水平日趋合理。2019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含诊所)1272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85所;妇幼保健机构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3所。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100%。全市医院、卫生院总床位21697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098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046人;注册护士9443人。全市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311人。全市医养结合服务签约率达93.5%,较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5.全市体育事业精彩纷呈。2019年末,全市体育场、馆数量50个。全年承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13项(次)。举办群众体育活动45项(次)。全年鞍山运动健儿在各项体育赛事中获得8项世界冠军和7项全国冠军。成功举办世界男篮超级争霸赛、辽吉职业篮球对抗赛、鞍山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等大型赛事,全年承办各类体育赛事26场,是同期的2.4倍,其中国家级7场。观众人数达6.1万人次,是同期的2.1倍。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0套,建设城市健身路径50套,新增、改造市民健身器材6000件。全年鞍山运动健儿在各项体育赛事中获得8项世界冠军和7项全国冠军。

三、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1.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19年,海岫铁路开通运营,岫岩告别不通旅客列车的历史,沈海高速鞍山北出口连接线开工建设,完成解放路立交桥、四方台立交桥、玉佛山隧道大修改造。全市城市实有道路1568.1公里,道路面积460.4万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面积6954.4公顷,绿化覆盖率38.7%。全年改造棚户区1350套、老旧供暖管网54.2公里、居民室内供水设施6万户,全市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2.城市品质有效提升。2019年,全市基本完成“多规合一”系统平台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撤并21个街道办事处。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建成市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复审,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

3.生态环境不断改善。2019年,全年空气污染指数Ⅱ级以上(优良)天数287天,其中Ⅰ级(优)天数55天。空气中可吸入颗粒PM2.5年均值为43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值为8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年均值分别比上年下降18.2%、8.8%和4.6%。市区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9.8分贝。全年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3.7%,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四、提升幸福感的建议

1.加速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结合老旧城区改造,逐步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建设,统筹指导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和垃圾分类工作,推广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争取做到垃圾不出户、不出村,早日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继续推进厕所革命,进一步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2.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河流综合整治,实施“一河一策”治理措施,加强流域整体管控,注重河流断面治理,不断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深入开展农村污水整治,减少面源污染。二是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行综合整治,严格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措施,发挥全链条环境空气质量监管体系作用,打赢蓝天保卫战。

3.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渠道。一是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直有关部门对接,用好用足国家和省里有关优惠支持政策,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二是拓展民生领域建设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通过PPP项目等方式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力度,通过放开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民生领域,助推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4.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加大现有资源融合力度,抓住盘活“三闲一烂”契机,利用各类资源、资产投入到社会民生领域,助推全市“四产融合”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优势,深入推进“大数据+”城市治理方式,将现有网格化管理、大数据平台、信息中心等治理基础单元发挥作用,打造符合鞍山实际的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9年鞍山市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信息来源:鞍山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0-03-26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年,鞍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在深入推进“四产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全力推进城市活力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扎实推进民生保障,全市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1.全市就业水平稳步提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措并举扩大就业。2019年全市就业水平稳步提升,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8%。同时,积极推进失业保险落实,形成良性就业机制。鼓励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全年为724人次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102.9万元。2019年末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53.1万人。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56元,比上年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59元,比上年增长10.1%;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较上年缩小0.1个点。201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3363元,同比增长3.1%,增速慢于收入2.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433元,同比增长5.1%,增速慢于收入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3.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2019年末,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5%,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105.9万人,同比增长1.9%。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实现基本医保市级统筹,异地就医即时结算。2019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6.2万人,比上年增长13.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3万人,比上年下降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151.3万人,按农业人口总数计算,参合率达97.1%。

4.民生保障托底作用不断加强。全面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孤儿养育补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6.4%和14.3%,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别提高7.0%和17.3%,集中、分散供养孤儿养育补助标准分别提高46.5%和16.7%。2019年末全市城乡低保对象总数为58004人。其中,城镇27983人,农村30021人。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67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410元/月。全市有社会福利机构有207个,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数20482张。

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1.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85.8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全市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17户,比上年增加70户。全年受理专利申请4046件,比上年增长11.2%;签订技术合同208项,比上年增长22.4%。同时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44名院士、300余名专家参加“院士鞍山行”活动,引进高层次及国外高精尖人才119人,新增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研发机构12个、校企共建研究院4个,转化科技成果90项。

2.全市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色教育均衡发展的格局。2019年末,全市2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31244人;研究生培养单位在校研究生2141人;中等职业学校23所,在校生12709人;普通高中34所,在校生44560人;初中126所,在校生80783人;普通小学295所、小学教学点80个,在校生156327人;幼儿园988所,在园幼儿74361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405人。

3.全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19年末,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8,图书总藏量318.2万册;博物馆6个,艺术馆和文化馆9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荣获国家级和省级金银奖作品8部(个)。全市共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演出295场次,同比增长59.5%;文化艺术演出观众人数15.5万人次,同比增长63.2%;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共计232场,开展文化惠民走基层80场,戏曲进乡村进校园演出30场。全年新增省级非遗项目3个,全市共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0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1个。

4.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水平日趋合理。2019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含诊所)1272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85所;妇幼保健机构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3所。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100%。全市医院、卫生院总床位21697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098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046人;注册护士9443人。全市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311人。全市医养结合服务签约率达93.5%,较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5.全市体育事业精彩纷呈。2019年末,全市体育场、馆数量50个。全年承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13项(次)。举办群众体育活动45项(次)。全年鞍山运动健儿在各项体育赛事中获得8项世界冠军和7项全国冠军。成功举办世界男篮超级争霸赛、辽吉职业篮球对抗赛、鞍山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等大型赛事,全年承办各类体育赛事26场,是同期的2.4倍,其中国家级7场。观众人数达6.1万人次,是同期的2.1倍。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0套,建设城市健身路径50套,新增、改造市民健身器材6000件。全年鞍山运动健儿在各项体育赛事中获得8项世界冠军和7项全国冠军。

三、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1.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19年,海岫铁路开通运营,岫岩告别不通旅客列车的历史,沈海高速鞍山北出口连接线开工建设,完成解放路立交桥、四方台立交桥、玉佛山隧道大修改造。全市城市实有道路1568.1公里,道路面积460.4万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面积6954.4公顷,绿化覆盖率38.7%。全年改造棚户区1350套、老旧供暖管网54.2公里、居民室内供水设施6万户,全市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2.城市品质有效提升。2019年,全市基本完成“多规合一”系统平台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撤并21个街道办事处。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建成市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复审,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

3.生态环境不断改善。2019年,全年空气污染指数Ⅱ级以上(优良)天数287天,其中Ⅰ级(优)天数55天。空气中可吸入颗粒PM2.5年均值为43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值为8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年均值分别比上年下降18.2%、8.8%和4.6%。市区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9.8分贝。全年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3.7%,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四、提升幸福感的建议

1.加速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结合老旧城区改造,逐步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建设,统筹指导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和垃圾分类工作,推广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争取做到垃圾不出户、不出村,早日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继续推进厕所革命,进一步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2.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河流综合整治,实施“一河一策”治理措施,加强流域整体管控,注重河流断面治理,不断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深入开展农村污水整治,减少面源污染。二是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行综合整治,严格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措施,发挥全链条环境空气质量监管体系作用,打赢蓝天保卫战。

3.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渠道。一是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直有关部门对接,用好用足国家和省里有关优惠支持政策,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二是拓展民生领域建设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通过PPP项目等方式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力度,通过放开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民生领域,助推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4.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加大现有资源融合力度,抓住盘活“三闲一烂”契机,利用各类资源、资产投入到社会民生领域,助推全市“四产融合”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优势,深入推进“大数据+”城市治理方式,将现有网格化管理、大数据平台、信息中心等治理基础单元发挥作用,打造符合鞍山实际的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