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乡村振兴 数字普惠金融大有可为
信息来源:鞍山市金融发展局发布时间:2021-03-09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于2021年2月21日正式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及“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业内人士认为,数字技术有助于拓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持续融合,数字普惠金融在开拓乡村建设资金来源、解决农业人口融资难问题上大有可为,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待深耕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显然离不开金融这一“现代经济的核心”,特别是作为农村经济重要支撑的农村金融。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农村经济主体有望释放出巨大的金融需求。

从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来看,诸如农民、新型经营主体、小微企业主等在推动农业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过程中也迫切需要金融助力。目前,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种类繁多、需求多样,农村金融既要服务好生产经营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中小微市场主体,更要面向2亿多农户提供差异化、多样化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灵活就业群体的金融服务现状与需求》中提到,只有充分挖掘金融需求,才能有效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经济状况。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满足低收入人群乃至更广大“三农”群体的金融需求,让其享受到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进而为其致富提供更多可行性,成为推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关键。

此外,从业务种类来看,我国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业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仍有提升空间。《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0》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内,在支付、信贷、授信、理财、保险五类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服务于县域小微经营者和“三农”群体的数字贷款和数字授信作为基础的金融服务类型,发展较快,增长显著。而数字理财和数字保险服务的发展更为滞后,在服务广度有限的前提下,服务深度也总体不足。

数据整合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发展普惠金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要正视的是,普惠金融市场需求虽大,但受制于其客群天然信用资质弱、业务模式难以复制放大等现实因素,其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具体而言,传统普惠金融模式存在高成本、低效率、难管理、不均衡的固有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在农村金融市场更为凸显,使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直达性和精准性都受到制约。而数字普惠金融具有独特优势,可以精准配置资源,有效降低成本,显著提升效率。

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银行金融机构已将数字化的金融服务手段带到广阔乡村大地,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渗透率。而面对广阔的农村普惠金融市场,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不仅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前方开道铺路,也需要以非银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在后方提供支持,持续以科技赋能,作为有效补充,为服务“三农”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据狮桥集团介绍,公司所服务的商用车司机群体中,农户占比近九成,中西部贫困地区占比约七成,99%以上为自然人,是“三农”群体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深入商用车行业场景,狮桥集团整合线上科技大数据能力和线下运营能力,构建了覆盖商用车全生命周期多场景的“平台业务模式”。卡车司机不仅可以获得最初的商用车购车融资,同时,狮桥集团还为其提供稳定高质量货源、固定线路、定时结算等服务。此外,ETC、油费等后市场服务也能帮助司机缓解资金压力,在为司机提供岗位的同时,保证其有稳定的收入,以此发挥出普惠金融更大作用。

智能技术助力农村金融风控

普惠金融也是金融,只要是金融业务,风险往往与之相伴相生。面向“三农”群体开展的数字普惠金融也不例外。更要注意的是,相对于城市和小微企业主来说,农民的信用数据相对缺乏,此外,大多数农民也缺乏银行认可的有效抵押物,因此,金融机构在推进面向农村地区的信贷服务时,常常面临变动成本高、信用风险高的难题。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更多可能。据了解,目前已有金融机构以卫星遥感技术为特色开发了农村金融风控系统,通过手机拍照方式,利用卫星得到原始图片后,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识别算法,对图片进行“云块识别”等一系列处理,从而判断农户圈出的地块是否准确,也可以和农户在政府机构登记的土地流转、农业保险等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再结合气候、行业景气度等情况,通过数个风控模型就可以预估产量和价值,从而向农户提供合理的贷款额度与还款周期。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通过整合金融数据、黑名单数据、征信数据等行业内部大数据以及政务数据、第三方反欺诈数据等外部大数据,可以广泛开展整村授信和信用乡村创建工作。以数字普惠金融为抓手推动乡村治理,还能把金融机构的人缘、地缘和数字平台能力转化为参与乡村治理的优势,从而让乡村更富、更美、更和谐。

助推乡村振兴 数字普惠金融大有可为
信息来源:鞍山市金融发展局 发布时间:2021-03-09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于2021年2月21日正式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及“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业内人士认为,数字技术有助于拓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持续融合,数字普惠金融在开拓乡村建设资金来源、解决农业人口融资难问题上大有可为,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待深耕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显然离不开金融这一“现代经济的核心”,特别是作为农村经济重要支撑的农村金融。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农村经济主体有望释放出巨大的金融需求。

从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来看,诸如农民、新型经营主体、小微企业主等在推动农业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过程中也迫切需要金融助力。目前,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种类繁多、需求多样,农村金融既要服务好生产经营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中小微市场主体,更要面向2亿多农户提供差异化、多样化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灵活就业群体的金融服务现状与需求》中提到,只有充分挖掘金融需求,才能有效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经济状况。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满足低收入人群乃至更广大“三农”群体的金融需求,让其享受到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进而为其致富提供更多可行性,成为推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关键。

此外,从业务种类来看,我国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业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仍有提升空间。《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0》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内,在支付、信贷、授信、理财、保险五类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服务于县域小微经营者和“三农”群体的数字贷款和数字授信作为基础的金融服务类型,发展较快,增长显著。而数字理财和数字保险服务的发展更为滞后,在服务广度有限的前提下,服务深度也总体不足。

数据整合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发展普惠金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要正视的是,普惠金融市场需求虽大,但受制于其客群天然信用资质弱、业务模式难以复制放大等现实因素,其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具体而言,传统普惠金融模式存在高成本、低效率、难管理、不均衡的固有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在农村金融市场更为凸显,使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直达性和精准性都受到制约。而数字普惠金融具有独特优势,可以精准配置资源,有效降低成本,显著提升效率。

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银行金融机构已将数字化的金融服务手段带到广阔乡村大地,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渗透率。而面对广阔的农村普惠金融市场,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不仅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前方开道铺路,也需要以非银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在后方提供支持,持续以科技赋能,作为有效补充,为服务“三农”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据狮桥集团介绍,公司所服务的商用车司机群体中,农户占比近九成,中西部贫困地区占比约七成,99%以上为自然人,是“三农”群体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深入商用车行业场景,狮桥集团整合线上科技大数据能力和线下运营能力,构建了覆盖商用车全生命周期多场景的“平台业务模式”。卡车司机不仅可以获得最初的商用车购车融资,同时,狮桥集团还为其提供稳定高质量货源、固定线路、定时结算等服务。此外,ETC、油费等后市场服务也能帮助司机缓解资金压力,在为司机提供岗位的同时,保证其有稳定的收入,以此发挥出普惠金融更大作用。

智能技术助力农村金融风控

普惠金融也是金融,只要是金融业务,风险往往与之相伴相生。面向“三农”群体开展的数字普惠金融也不例外。更要注意的是,相对于城市和小微企业主来说,农民的信用数据相对缺乏,此外,大多数农民也缺乏银行认可的有效抵押物,因此,金融机构在推进面向农村地区的信贷服务时,常常面临变动成本高、信用风险高的难题。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更多可能。据了解,目前已有金融机构以卫星遥感技术为特色开发了农村金融风控系统,通过手机拍照方式,利用卫星得到原始图片后,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识别算法,对图片进行“云块识别”等一系列处理,从而判断农户圈出的地块是否准确,也可以和农户在政府机构登记的土地流转、农业保险等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再结合气候、行业景气度等情况,通过数个风控模型就可以预估产量和价值,从而向农户提供合理的贷款额度与还款周期。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通过整合金融数据、黑名单数据、征信数据等行业内部大数据以及政务数据、第三方反欺诈数据等外部大数据,可以广泛开展整村授信和信用乡村创建工作。以数字普惠金融为抓手推动乡村治理,还能把金融机构的人缘、地缘和数字平台能力转化为参与乡村治理的优势,从而让乡村更富、更美、更和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