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
信息来源:鞍山市金融发展局发布时间:2024-02-21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防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中央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此作出了一系列系统的部署。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再次强调,要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风险。”对于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日前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人民银行将坚决落实好中央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各项部署,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形势挑战,我们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圆满完成各项发展任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包括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房地产方面的风险处置和防范工作都在有序推进,不仅化解短期风险,更重要的是建立了风险防范的长期机制与机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不过也必须看到,经济复苏与转型阶段,金融业需兼顾防风险与稳增长、促改革多重目标。如何高质量完成这份答卷,也更加考验金融管理部门的决策智慧和执行力。

央行方面对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总体思路,潘功胜在发布会上着重提到了“动态平衡”,即“要在宏观层面把握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动态平衡。”受访专家认为,这需要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增强政策措施针对性、有效性。而事实上,回望2023年的货币金融政策,稳增长、促改革和防风险三条线也是一以贯之的。

持续发力:攻克重点、难点

目前来看,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经营整体稳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但考虑到经济金融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必须一方面提前“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另一方面对已经有所冒头的风险妥善及时“化解”,宜早不宜迟。

潘功胜在发布会上介绍,去年以来,各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化解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金融机构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着力支持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头部房企的融资渠道稳定。另外,地方政府债务有很强的区域性,面临偿债困难的主要是少数欠发达地区,对于经济和金融总量的影响有限。人民银行将继续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相关金融支持和风险化解工作。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总的看,我国地方债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游偏下水平,整体问题并不大,主要是个别省份值得关注。”曾刚表示,过去一段时间,金融机构有序推动地方债化解工作,帮助其有效重组,降低风险。总体方向是遏制新增、化解存量,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债务成本。另外,国信证券王剑团队通过测算不同情景下以重组方式处置城投风险给银行带来的损失情况证明,倘若地方债风险暴露,也对商业银行的整体影响可控,不至于对商业银行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影响。

房地产方面,去年以来政策频出,做好金融支持保交楼工作,出台金融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16条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建立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行。总体来看,供给端着重拓宽房企尤其是民营房企的融资来源,并积极引导市场预期;需求端则在“房住不炒”的框架内优化政策,降低居民购房成本,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强监管:为金融强国筑牢安全底线

面对内外部复杂形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与服务实体经济有机统一、动态平衡。对于这一思路,潘功胜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讲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经济的镜像反映,经济运行中的很多问题往往会从金融的端口溢出,并与金融风险相互交织。“从源头上有效防控风险,关键是要把握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发展、改革和稳定之间的平衡。”他强调。

对此曾刚表示,系统性风险和实体经济高度相关,是周期性的。他认为,目前风险来自两方面,一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行业出清。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一是要保证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范围内,二是要强化转型支持,尤其是引导金融机构做好对“五篇大文章”的支持,降低潜在风险的发生可能。“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金融行业亦然,支持经济更好的发展,实际上是降低金融风险最好的手段。”他表示。

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是过去多年金融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之一,亦是当前我国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金融强国应当具备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之一,必须继续扎紧金融监管“铁篱笆”,盯紧涉及金融稳定的“关键事”。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作为主要议题之一,会议指出,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对于强化金融监管,潘功胜重点指出四方面,分别是:一是要强化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二是要加强金融监管,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等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三是要推动金融安全网建设,提升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能力,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建立权责对等、激励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发挥好存款保险基金、行业保障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作用,强化存款保险专业化风险处置职能。四是强化金融稳定的法治保障,加快推动出台金融稳定法等法律法规。

“结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央行对如何做好监管工作做了更加全面、细致的概述。”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表示,央行的表态全方面、全流程地对强化金融监管的思路进行了梳理,一是内外结合,内部着重加强内控与治理,外部强调强化第三方约束;二是微观、中观、宏观相结合,微观审慎监管、行为监管、宏观审慎管理并举;三是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织好网络,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应对风险则有方法、有机制、有速度,最大程度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

进与守: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问题

中国金融业正在快速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体系中越来越紧密和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更加融合与开放的过程中必然面临如何统筹开放与安全的问题,“稳慎”推进成为关键。

接受采访的专家均指出,从长远看,中国的开放是必然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个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潜在金融风险,必须提高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能力,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

曾刚表示,一方面,要保证开放有序可控,根据实际需求稳慎推进;另一方面,针对跨境面临更复杂的风险,监管水平也要与时俱进,与开放水平相适应。

金融开放的“进”与“守”具体着力哪些方面,潘功胜总结道,一是近年来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开放,不断提高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二是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汇率弹性,同时健全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三是推进国际金融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加强多边、双边等多层次对话沟通,牵头成立中美、中欧金融工作组,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夯实全球金融安全网。四是完善金融业数据安全的管理措施,数据跨境流动将更加安全、便利,规则更加清晰。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增强汇率弹性,意味着要避免‘羊群效应’带来的风险。”鲁政委谈到,开放过程中,要关注外部环境对国内的冲击,为应对跨境资金流动带来的风险,需要完善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与微观监管相配合。

对此,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对记者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央行运用了中间价引导机制、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管理等多重举措,同时,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持续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维持了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
信息来源:鞍山市金融发展局 发布时间:2024-02-21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防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中央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此作出了一系列系统的部署。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再次强调,要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风险。”对于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日前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人民银行将坚决落实好中央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各项部署,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形势挑战,我们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圆满完成各项发展任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包括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房地产方面的风险处置和防范工作都在有序推进,不仅化解短期风险,更重要的是建立了风险防范的长期机制与机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不过也必须看到,经济复苏与转型阶段,金融业需兼顾防风险与稳增长、促改革多重目标。如何高质量完成这份答卷,也更加考验金融管理部门的决策智慧和执行力。

央行方面对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总体思路,潘功胜在发布会上着重提到了“动态平衡”,即“要在宏观层面把握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动态平衡。”受访专家认为,这需要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增强政策措施针对性、有效性。而事实上,回望2023年的货币金融政策,稳增长、促改革和防风险三条线也是一以贯之的。

持续发力:攻克重点、难点

目前来看,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经营整体稳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但考虑到经济金融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必须一方面提前“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另一方面对已经有所冒头的风险妥善及时“化解”,宜早不宜迟。

潘功胜在发布会上介绍,去年以来,各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化解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金融机构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着力支持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头部房企的融资渠道稳定。另外,地方政府债务有很强的区域性,面临偿债困难的主要是少数欠发达地区,对于经济和金融总量的影响有限。人民银行将继续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相关金融支持和风险化解工作。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总的看,我国地方债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游偏下水平,整体问题并不大,主要是个别省份值得关注。”曾刚表示,过去一段时间,金融机构有序推动地方债化解工作,帮助其有效重组,降低风险。总体方向是遏制新增、化解存量,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债务成本。另外,国信证券王剑团队通过测算不同情景下以重组方式处置城投风险给银行带来的损失情况证明,倘若地方债风险暴露,也对商业银行的整体影响可控,不至于对商业银行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影响。

房地产方面,去年以来政策频出,做好金融支持保交楼工作,出台金融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16条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建立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行。总体来看,供给端着重拓宽房企尤其是民营房企的融资来源,并积极引导市场预期;需求端则在“房住不炒”的框架内优化政策,降低居民购房成本,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强监管:为金融强国筑牢安全底线

面对内外部复杂形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与服务实体经济有机统一、动态平衡。对于这一思路,潘功胜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讲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经济的镜像反映,经济运行中的很多问题往往会从金融的端口溢出,并与金融风险相互交织。“从源头上有效防控风险,关键是要把握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发展、改革和稳定之间的平衡。”他强调。

对此曾刚表示,系统性风险和实体经济高度相关,是周期性的。他认为,目前风险来自两方面,一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行业出清。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一是要保证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范围内,二是要强化转型支持,尤其是引导金融机构做好对“五篇大文章”的支持,降低潜在风险的发生可能。“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金融行业亦然,支持经济更好的发展,实际上是降低金融风险最好的手段。”他表示。

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是过去多年金融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之一,亦是当前我国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金融强国应当具备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之一,必须继续扎紧金融监管“铁篱笆”,盯紧涉及金融稳定的“关键事”。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作为主要议题之一,会议指出,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对于强化金融监管,潘功胜重点指出四方面,分别是:一是要强化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二是要加强金融监管,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等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三是要推动金融安全网建设,提升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能力,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建立权责对等、激励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发挥好存款保险基金、行业保障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作用,强化存款保险专业化风险处置职能。四是强化金融稳定的法治保障,加快推动出台金融稳定法等法律法规。

“结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央行对如何做好监管工作做了更加全面、细致的概述。”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表示,央行的表态全方面、全流程地对强化金融监管的思路进行了梳理,一是内外结合,内部着重加强内控与治理,外部强调强化第三方约束;二是微观、中观、宏观相结合,微观审慎监管、行为监管、宏观审慎管理并举;三是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织好网络,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应对风险则有方法、有机制、有速度,最大程度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

进与守: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问题

中国金融业正在快速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体系中越来越紧密和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更加融合与开放的过程中必然面临如何统筹开放与安全的问题,“稳慎”推进成为关键。

接受采访的专家均指出,从长远看,中国的开放是必然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个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潜在金融风险,必须提高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能力,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

曾刚表示,一方面,要保证开放有序可控,根据实际需求稳慎推进;另一方面,针对跨境面临更复杂的风险,监管水平也要与时俱进,与开放水平相适应。

金融开放的“进”与“守”具体着力哪些方面,潘功胜总结道,一是近年来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开放,不断提高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二是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汇率弹性,同时健全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三是推进国际金融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加强多边、双边等多层次对话沟通,牵头成立中美、中欧金融工作组,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夯实全球金融安全网。四是完善金融业数据安全的管理措施,数据跨境流动将更加安全、便利,规则更加清晰。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增强汇率弹性,意味着要避免‘羊群效应’带来的风险。”鲁政委谈到,开放过程中,要关注外部环境对国内的冲击,为应对跨境资金流动带来的风险,需要完善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与微观监管相配合。

对此,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对记者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央行运用了中间价引导机制、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管理等多重举措,同时,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持续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维持了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TOP